6月5日世界環境日來臨當天,由聯合國環境規劃基金會、中國環境保護協會、香港環境保護協會、澳門環境保護協會、臺灣環境保護協會聯合主辦的“綠色中國”2014評選活動在香港舉行盛大的頒獎典禮。貴州茅臺憑借其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以及在環保方面的杰出貢獻,一舉榮膺“2014綠色中國·杰出綠色健康食品獎”,并位居該獎項排名首位。
香港環境保護協會主席、本屆評審委員會成員樊熙泰表示,今屆申請參選的機構范圍越來越多,也越來越廣,在全國評審過程中,透過每一個出類拔萃的申請資料,高興看到有很多環境治理、節能減排、食品安全、社會公益等的優良個案,從中體現到各機構與企業在社會可持續發展中,確實對環保事業做出了很大的綠色貢獻。獲獎的政府機構、私營機構與個人的特殊表現,以及對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貢獻,定將成為國家在未來經濟發展中名符其實的環保領袖和領軍先鋒。
另有評選委員也認同樊熙泰的觀點,認為作為中國唯一集“綠色食品、有機食品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”于一身的白酒品牌,國酒茅臺嚴苛的“綠色供應鏈”是一個完整而精細的系統,且驗收指標很多都超過國家標準。因此,茅臺問鼎本次“杰出綠色健康食品獎”實至名歸。
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表示,“綠色”,既是茅臺的靈魂所在,又是茅臺的發展方向。從集團發展戰略角度定位角度看,堅持“綠色”,發揚“綠色”,完善“綠色”,是茅臺的必然抉擇。正因如此,茅臺通過“綠色設計、綠色材料、綠色工藝、綠色生產、綠色包裝和綠色回收”等技術手段來打造綠色供應鏈。
據了解,近年來國酒茅臺所打造的綠色供應鏈,已形成了供應商與公司共同致力管理的良好局面。從供應商,到原料種植戶,到茅臺酒糟的循環處理、有機肥生產再利用,形成了閉合綠色供應鏈。在國酒茅臺的整個“綠色供應鏈”管理中,有機原料每袋必抽、包裝材料每個必檢,并使用有機麻袋專裝;與酒直接接觸的所有設備及材料(酒壇、酒瓶、酒蓋、包括五金管配件等)必須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檢測,提供不低于國家標準的檢測合格報告。正因如此,綠色供應鏈管理被評為國酒茅臺六大競爭優勢之一。
事實上,對于茅臺而言,如果說綠色供應鏈是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,那么保護赤水河茅臺產區的環境則是對茅臺酒的綠色生命線的堅守。
“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。茅臺賴以生存的環境是茅臺酒的綠色生命線,誰破壞誰就是千古罪人!”一位在茅臺酒廠工作30多年的程姓酒師的話,無疑道出了國酒人的心聲。
據悉,早在本世紀初,茅臺就提出了“綠色茅臺”“人文茅臺”和“科技茅臺”的發展戰略定位,而其中“綠色”既是戰略的基礎,亦是集團的發展方向。為此,集團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廠區環境治理,逐步實現了污染物的達標排放,投入巨資推進茅臺鎮環境整治工程。僅2013年茅臺集團環保投入達18600萬元,從2008年到2013年共投入73966萬元用于環保建設,同時還注資5.5億元啟動茅臺生態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項目,以實現生產茅臺酒→生產中級酒→生產有機肥(含酒糟綜合利用其他項目)→種植有機高粱→生產茅臺酒的循環經濟模式,將工業生產末端的丟糟變廢為寶,確定在保護好環境前提下走循環經濟和生態文明發展之路。
有關專家評價道,國酒茅臺已成為中國食品行業的綠色管理標桿,并且其堅持社會效益、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協調發展的方式,對于推動中國酒業“綠色”健康發展具有積極作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