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從清乾隆十年以后,茅臺釀酒始用純小麥制作的白水曲算起,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;
如果從明萬歷年間,茅臺鎮有正式記載的釀酒作坊算起,距今已有400余年歷史;
如果從司馬遷在《史記》中記載的公元前135年,來自黔北古夜郎國的枸醬酒令漢武帝飲后盛贊“甘美之”,并由此名揚天下算起——那么,茅臺的釀酒史已傳承了2,000多年……
除了文獻歷史,近年來不斷有更多的地下文物和史料表明,茅臺酒源自大禹時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——濮人,他們的生活和信仰與酒密不可分。
數千年來,上蒼有意將美酒賜予赤水河,似乎又特別眷顧黔北山谷里的這個小村落,所以步步籌謀,于是有了這樣一條清澈、蜿蜒的美酒之河。
源于云南鎮雄的赤水河,在群山峽谷中澎湃奔流,來到茅臺卻突然慢下了腳步。茅臺河谷夏熱冬暖、水質優良、河岸邊紫紅的泥土里長著獨為釀造而生的糯高粱,四面環山的河谷宛如一個天然酒窖,釀出的美酒勝似玉液瓊漿。
傳說和記載中,這里馬桑樹漫山遍野。故得名“馬桑灣”。后來世居的濮僚部落在赤水河東岸發現了一股純凈的的泉水,于是濮僚人砌了一口四方形的水井,方便來往行人飲用,深得人心,時間長了,人們便稱此地為“四方井”,代替了“馬桑灣”。
此后,沿河地帶人類活動頻繁,逐步開發利用,但唯有街后歷代濮人立燈桿祭祀祖先的土臺上,長滿了茂盛的茅草。濮僚人在茅草臺子上祭祀祖先,對先人開荒破草表示崇敬,慣稱“茅臺”。
大量濮獠人在此定居后,人氣逐漸聚集,到了西漢成帝年間,夜郎地區生產力進步,糧食生產有了剩余,為釀酒業的興起提供了物質條件。在400年前,這里上演了赤水河釀造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故事,茅臺鎮也因此成為聞名天下的“第一酒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