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3月15日,茅臺集團就“賴茅”商標使用發布鄭重聲明,強調“賴茅”商標為茅臺集團注冊商標,受法律保護,侵權必究。當日進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官網查詢,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茅臺已經成功注冊“賴茅”商標,并于2014年3月28日生效。
茅臺的聲明中還稱,未經茅臺集團的書面許可,任何單位以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該商標進行使用、復制、修改、傳播、抄錄或與其他產品捆綁使用銷售。凡侵犯茅臺集團商標權的,茅臺集團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。其實,茅臺圍繞“賴茅”展開的商標戰達9年之久。如今,茅臺集團成功注冊“賴茅”。業內紛紛對茅臺的意圖做出揣測,并預測此舉可能會帶來的影響。“茅臺這么積極搶‘賴茅’商標權,其更看重的是‘賴茅’品牌的影響力以及它巨大的銷量。說到底,茅臺搶‘賴茅’其本質就是為了利益。”行業評論員王傳才表示,貴州茅臺鎮賴茅系產品營收規模大約有40億元,總體產品結構偏低,但在廣泛的內地市場上,賴茅的品牌形象并不低端,在醬香消費大省河南,賴茅市場規模超過10億元,其次是山東市場,賴茅規模約4-5億元,河北市場,賴茅也有不錯的表現。也有人認為,茅臺注冊“賴茅”其目的是為了肅清賴茅產品,以避免對“茅臺”品牌造成影響。
盡管判斷不盡相同,但毋庸置疑的是,茅臺在“賴茅”商標爭奪戰中最終勝出并高調聲明,必將對市面上的“賴茅”產品造成沖擊。處于風口浪尖的賴茅經銷商們,又是怎么看待這次事件可能帶來的影響呢?他們又將如何應對?《新食品·中國酒業報導》記者就此進行了一番調查。

閱讀導航
無關茅臺——賴茅市場業已萎縮
對茅臺的聲明,一名做賴茅的經銷商給記者打了這樣的一個比方:“仗打完,士兵都走光了,茅臺收拾戰場去了。”在他看來,現在市場上的“賴茅”敵軍幾乎都沒有了,茅臺的聲明出來得“太晚了”,意義并不大。這種看法固然顯得極端,但目前在全國賴茅市場的萎縮卻是不爭的事實。有經銷商認為,就算茅臺沒有聲明,“賴茅”的銷售業績持續下滑也是不可避免的。因為“市場將會越來越規范,而沒管理的品牌最終只會慢慢走向消亡”…>>詳細
正視茅臺——收回商標是遲早的事情
許多賴茅的經銷商在記者詢問其對茅臺3·15聲明的看法時,都這樣回應道:“其實我很清楚,賴茅是沒有商標的,茅臺收回去很正常。對此很早就有心理準備。”
既然明明有著這樣的判斷,為什么經銷商還要做賴茅這款產品呢?他們的答案迥異。但歸根到底也就集中在一點:逐利。在中國白酒競爭白熱化的市場,有一定品牌附加值的產品顯得彌足珍貴。“賴茅”作為一個在消費者層面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,在商標無序的狀態下,是無法阻止逐利的廠商紛紛來搶這塊蛋糕的。“我也試過想代理一款產品慢慢做市場,但是最后發現沒有品牌附加值的產品太難做,因此我選擇了做賴茅。”一名經銷商說…>>詳細
無懼茅臺——順勢而為
對茅臺聲明將會帶來的后續影響,賴茅的經銷商們則普遍表現從容。
有經銷商認為,由于“賴茅”產品實在太多太雜,涉及范圍也極廣,因此對其進行清理所需要的時間是很長的,至少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。甚至有經銷商直言想把市面上所有的賴茅產品“打下去”不太現實。另外,對許多經銷商而言,賴茅只是他們所代理的產品中的一個,因此出現怎樣的狀況也不至于對其公司造成傷筋動骨的影響…